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,科學家曾在意大利古比奧地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了白堊紀和第三紀地層交接的一層淡棕色粘土中,銥元素的含量特別豐富的現(xiàn)象。后來又在丹麥、西班牙、荷蘭、新西蘭、美國和大西洋海底都發(fā)現(xiàn)了富銥層。在不到三年的時間,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(qū)相繼報道了富銥層的存在。銥這種元素在地球巖層內的含量極低,而在外層空間的小行星和隕石中含量卻相當豐富。因此,這富銥層的存在就被認為是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撞擊地球的有力證據(jù)。這個時候又正好發(fā)生了恐龍絕滅,于是有科學家把這兩者結合起來,提出了解釋恐龍絕滅的“小行星撞擊說”。 提出這一假說的科學家指出,在6500萬年前,有一顆直徑約十公里、質量為12萬7千億噸的小行星在運行中與地球發(fā)生猛烈碰撞。這次碰撞引起的大爆炸約等于最大氫彈爆炸力的100萬倍,把相當于小行星自身質量100倍的細塵埃拋入了大氣層中。密集的塵云遮住天空,于是白天變成了黑夜,長達5年之久。在這漫長的黑夜里,地面因接受不到陽光而驟冷,植物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普遍死亡,從而使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當時占統(tǒng)治地位的其它爬行動物絕滅了。 也有科學家根據(jù)海洋生物同樣遭到絕滅的事實,認為與地球碰撞的不是小行星,而是彗星。由于彗星中富含氰化鉀等毒性物質,首先毒死了水域中的浮游生物,然后才引起直接或間接以浮游生物為食物的動物的絕滅。因此認為,彗星才是造成恐龍絕滅的真正元兇。 還有科學家根據(jù)地球上的生物絕滅似乎具有周期性的特點,提出了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,每隔一定時間就要穿過太陽系的小行星帶,從而遭到小行星的轟擊。也有人認為當太陽系運行經(jīng)過銀河系平面時,宇宙塵就會擾動彗星云,引起彗星雨轟擊地球,每次轟擊可能長達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。 1994年7月發(fā)生在木星上的彗星和木星相撞事件,說明了在地球上也可能發(fā)生這樣的災難。 地球上許多隕石坑就是這類碰撞災難的證據(jù)。
售前:13340800567
售后:13890094337
您的姓名 :
您的電話 :
您的留言 :
© 2018-2024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權利
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服務熱線:1334080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