鸚鵡嘴龍又譯鸚鵡龍,在希臘文意為“鸚鵡蜥蜴”,是角龍下目鸚鵡嘴龍科的一屬,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,約1億2320萬年前到1億1000萬年前。鸚鵡嘴龍和原角龍、三角龍等恐龍都具有一張類似鸚鵡一般帶勾的鳥嘴,科學家由它的體形及生存年代來推斷,認為鸚鵡嘴龍可能是大部分角龍類恐龍的祖先。
中文學名 鸚鵡嘴龍
別 稱 鸚鵡龍
界 動物界
門 脊索動物門
綱 蜥形
目 鳥臀目
亞 目 角足亞目
科 鸚鵡嘴龍科
屬 鸚鵡嘴龍屬
分布區(qū)域 亞洲
生存狀態(tài) 已滅絕
基本介紹
鸚鵡嘴龍與熱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圍大致相當,另外在泰國也有發(fā)現。鸚鵡嘴龍因為是擁有最多種的恐龍而著名?;l(fā)現于中國、蒙古、俄羅斯以及一個在泰國發(fā)現的可能種。
鸚鵡嘴龍(Psittacosaurus)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,因生有一張酷似鸚鵡的嘴而得名。成年的鸚鵡嘴龍最長可達2米,一般體長在1米左右。鸚鵡嘴龍的所有種都是類似瞪羚的二足、草食性恐龍,特征是上顎高而強壯的喙狀嘴。至少有一個種,尾巴與下背部有鬃毛狀的結構,可能作為展示作用。
鸚鵡嘴龍是非常早的角龍下目恐龍,他們獨自發(fā)展出許多特征,也有許多與較晚角龍類相同的生理結構特征,例如原角龍以及大象體型的三角龍。鸚鵡嘴龍不如他的遠親三角龍廣為大眾所知,但他們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龍之一。已發(fā)現超過400個個體,包括許多完整骨骸。已發(fā)現許多不同年齡層的化石,從幼體到成年體都有,使得許多研究可以研究鸚鵡嘴龍的成長速度。鸚鵡嘴龍大量的化石紀錄,讓他們成為中亞早白堊紀沉積層中的標準化石。
© 2018-2025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(chuàng)科技有限公司
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